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 暨第七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大赛成功举办!

2020年11月21日-23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清华大学主办,江苏大学、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深圳市中图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在镇江兆和皇冠假日酒店成功举办。150多名学者、领导、嘉宾相聚镇江,围绕论坛主题“智能·健康·绿色·生活”,深度聚焦微纳器件制造与微系统技术研究,进行学术交流和产业推广,促进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开幕式主持

开幕现场

一、直击·开幕式

朱荣
论坛开幕式上,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朱荣教授主持,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张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长、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江苏大学副校长丁建宁等致辞。

张莉2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张莉致辞

孙立宁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长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致辞

颜晓红2
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致辞

丁建宁
江苏大学副校长丁建宁致辞

二、聚焦·主旨报告
 1、大会主旨报告

苑伟政
第一部分由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苑伟政教授主持,由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江苏大学副校长、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丁建宁教授做大会主旨报告。

 

孙立宁3
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在主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微纳制造发展趋势。他介绍称,微纳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标志,代表制造科学的发展最前沿。微纳制造研究内容涉及微纳器件与系统、加工、测试、封装、装备等。通过分析国内外微纳制造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结合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微纳器件的发展建议,并介绍了在机器人、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丁建宁2
江苏大学副校长、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丁建宁教授在主旨报告中详细论述了针对高效率低成本电池制造技术面临三大科技难题。从微纳结构设计、表界面制造技术和装备三方面创新,来突破高效低成本电池制造技术瓶颈。建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全球领先的首条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制造技术产线,成为引领国际的主流技术。

 

王军波
第二部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军波研究员主持,由中北大学张国军教授代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中北大学原校长、张文栋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昕欣教授,东南大学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庆安教授做大会主旨报告。

 

张国军(张文栋)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中北大学原校长张文栋教授(张国军教授代)介绍MEMS矢量水听器,MEMS湍流传感器,MEMS心音听诊器,CMUT超声换能器四种声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优势、初步应用或应用前景。

 

李昕欣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昕欣教授在主旨报告中讨论MEMS芯片的另一个命运——在科学仪器上的高价应用。介绍了以MEMS谐振腔为基础的科学仪器在需要的样品、分析速度快、多通道操作、测量精度高、机器体积小等方面具有先进的商业仪器所不能比拟的技术优势。

 

黄庆安东南大学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庆安教授在本次论坛上主要针对MEMS发展历程、中国MEMS技术近20年研发及产业发展、5G特征、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G时代的MEMS需求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2、大会邀请报告

郭述文

第一部分由苏州大学千人郭述文教授主持,由清华大学机械系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田煜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健副研究员,河南汉威集团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张小水,江苏大学材料学院院长乔冠军教授做大会邀请报告。

 

田煜清华大学机械系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田煜教授在报告中根据改良的阿基米德原理,通过投射出水黾腿影的方法来使微小的力可见且可测量,提出水上行走昆虫的运动原理和仿生水生设备的设计。通过疏水物体在液体上漂浮的阴影,可以看到并精确测量分辨率等效浮力。这种阴影可视化对各种机器人的生物力学和仿生设计,微小力测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陈健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健副研究员的报告围绕单细胞检测中敏感机理不明/技术实现困难的关键技术瓶颈,介绍基于“压缩通道”敏感单元的单细胞物理/化学特性的检测方法,为单细胞检测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张小水2

河南汉威集团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张小水在报告环节从行业现状、应用、技术、趋势等方面对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红外吸收式气体传感器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对趋势进行了展望。

 

乔冠军江苏大学材料学院院长乔冠军教授在本次主题报告中介绍了MEMS热电堆红外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以及关键材料的性能要求。重点围绕芯片设计、吸收层材料、红外滤光片、器件封装检测等,较详细介绍了团队近年来的一些工作进展,同时分享材料人研发芯片器件的一些感受体会。

 

陈真诚第二部分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真诚教授主持,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邵广斌代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学科办副主任、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李隆球教授,西安知微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西北工业大学乔大勇教授,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会聪教授做大会邀请报告。

 

李隆球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学科办副主任、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隆球(邵广斌博士代)在报告中提到近年来微型功能器件以功能需求为导向,具有多材料、多尺度、多功能集成等特点,传统设计理论与制造方法在功能器件制造中不再适用,微纳增材制造发展迅速,在材料多样性、尺度跨越性、功能集成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功能器件制造中极具潜力。介绍了课题组在功能器件微纳增材制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跨尺度多材料增材制造、机电器件一体化制造等。

 

乔大勇2西安知微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西北工业大学乔大勇教授作了题为《基于MEMS振镜扫描的三维成像》的主题报告,主要介绍MEMS振镜的原理,分类和其在激光雷达,激光测量,激光标识和激光成像领域的主要应用。

 

刘会聪2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会聪教授在报告中提到,课题组通过收集环境中的振动能、人体运动能、海洋波浪能、风能等多种能源,基于电磁、压电和摩擦电效应,开发出多种能量收集器,解决超低频、宽频带、高密度输出的核心关键问题,成功地为自供电无线传感器节点供电。此外,自供电摩擦电传感器件也在VR/AR控制和人机界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团队研发智能柔性传感器和机器人智能皮肤,为未来的人机交互应用奠定基础。

 

褚金奎2第三部分由大连理工大学微机电系统与精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褚金奎教授主持,由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刘军山研究员,“太阳能电池与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光伏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常州大学袁宁一教授,苏州捷研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捷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申亚琪总经理做大会邀请报告。

 

刘军山2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刘军山研究员在本次论坛中主要介绍了在聚合物体加工方面,聚合物微纳米结构复制成型理论、方法、工艺和装备;在聚合物表面加工方面,介绍与聚合物材料相兼容的系列化异质材料薄膜光刻图案化方法和柔性聚合物表面微纳功能结构制造方法。

 

袁宁一“太阳能电池与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光伏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常州大学袁宁一教授在论坛上介绍了课题组通过微纳结构的设计制造、表界面控制提高光伏、储能、柔性电子器件的性能,解决了制约传统晶硅电池效率提升的光吸收、光生载流子传输和收集的问题;制备出高效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电池组件;开发了围绕碳纳米材料与MXene的低温储能电池等。此外,介绍了在柔性智能材料、人工肌肉、软体机器人、表界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申亚琪2苏州捷研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捷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申亚琪总经理在报告中围绕工业互联网的需求分析及应用场景、MEMS无线智能传感器及系统关键技术及产品、MEMS无线智能传感器及系统的应用案例、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张小水第四部分由河南汉威集团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张小水主持,由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张弛,东南大学教授刘磊,“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大)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景全做大会邀请报告。

 

张弛3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张弛研究员在报告上围绕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微系统,针对环境低频微幅机械能有效收集、摩擦表面电荷密度小和能量供给效率低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机理特性、微纳制造和器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摩擦发电的重要机理与特性,提出了性能提升的微纳结构制造方法,实现了多功能的微器件与自供电集成微系统,开创了摩擦电子新方向,突破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实用化技术瓶颈,并开展了其在机器人触觉、穿戴器件和无线传感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刘磊东南大学刘磊教授在论坛上的报告主要立足与微纳传感与单分子检测等前沿领域,针对我国肺癌致病因素不断增加、死亡率高居不下的现状和传统诊断技术的瓶颈,面向肺癌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的重大民生需求,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以医工结合为突破点,发展肺癌早期诊断及演变精准监测的新模式。

 

刘景全2“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大)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刘景全教授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基于MEMS技术的平面型可植入脑机接口器件和探针型脑机接口器件。随着光遗传学的出现,为神经环路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介绍光电集成的多功能脑机接口器件。脑机接口器件的研究对于神经科学、脑疾病诊治、运动能力受损后恢复机器人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大会青年邀请报告

1

第一部分由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会聪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陶凯副教授主持,由上海交通大学杨卓青教授,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技术支持工程师彭瑛,江苏大学张忠强教授,常州大学林本才副教授,深圳市中图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光学工程师和产品工程师刘见桥做大会青年邀请报告。

 

杨卓青上海交通大学杨卓青教授在论坛上将系统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十多年来在金属基MEMS惯性开关器件上的研发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分享课题组在该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推动金属基MEMS惯性开关尽早实现国产化,大力提升我国国防装备效能。

 

彭瑛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技术支持工程师彭瑛在报告中主要分享了围绕微尺度3D打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展示摩方团队自主创新的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及设备系统。同时结合超材料、仿生材料、微机械、微流控、生物医疗等具体应用案例,展示微尺度3D 打印技术在众多科研领域的应用。

 

张忠强江苏大学张忠强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创新性地利用带有大孔的旋转多孔石墨烯薄膜实施反渗透滤盐,实现了接近100%的离子截留率和超高渗透率,比已有的新型商业滤盐反渗透膜高2-3个数量级。同时,提到了基于石墨烯膜和盐水的边界滑移特性提出了时间维度离子分离的概念,不仅利用了微孔的空间特征尺寸,还巧妙利用了时间维度进行了离子筛选,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微孔特征尺寸对选择性、渗透性的相互制约。并表示,研究结果将在海水淡化、农业灌溉和水处理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林本才常州大学林本才副教授在论坛上主要介绍了离子液体、离子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其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应用。离子聚合物具备离子液体与聚合物的优点,因而近年来成为聚合物电解质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刘见桥深圳市中图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光学工程师和产品工程师刘见桥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使用白光干涉仪对微纳样品形貌进行扫描重建,获取高精度的3D视图和数据,是使用白光干涉仪的初衷,但由于3D重建算法,即扫描模式的差异,对还原的3D视图精确性和测量数值精度均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今主要存在垂直扫描法、相移干涉法、、扩展相移干涉法等几种扫描模式,报告主要介绍这几种扫描模式的差异和局限性。

 

2

第二部分由上海交通大学杨卓青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王曾晖教授主持,由西北工业大学微系统工程系陶凯副教授,重庆理工大学冯文林教授,江苏大学智能柔性机械电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徐江,北京化工大学郭霄亮副教授,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所所长、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明安杰,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窦新存研究员做大会青年邀请报告。

 

陶凯西北工业大学陶凯副教授在论坛上围绕振动能量收集的带宽和输出性能两个问题从MEMS驻极体非线性拓频机理、双极性驻极体电荷增强机制和驻极体柔性可穿戴应用等三个方面讨论了拓宽驻极体材料及器件的应用前景。

 

冯文林重庆理工大学冯文林教授在论坛上主要提出水质监测对人类身体健康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介绍了设计制作的负离子传感器,该传感器适于痕量氟离子的灵敏检测,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类新型发光材料,其生长过程为定向附着晶化(CPA)机理,具有大孔隙、高比表面积及中空球超结构。

 

徐江江苏大学智能柔性机械电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徐江在论坛上针对低温下储能器件性能急剧衰减的问题,分别从电极材料,界面以及器件结构的设计出发,讲述温度的降低对离子在各相中传输的影响,获取低温下能够高效工作的储能器件。

 

郭霄亮北京化工大学郭霄亮副教授在主题报告中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触觉传感系统,即电子皮肤,其高密度性可比拟人类皮肤,因此该传感系统可以成功地同时测量三维力和温度分布,可以检测物体的形状,重量,质地,刚度和粘度,从而全面模拟了人类的触觉系统。

 

明安杰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所所长、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明安杰在论坛上主要介绍了研发的面向医疗、环境监测的两种气体传感器及其核心部件开发。非分散红外(NDIR)原理的气体传感器由于抗交叉干扰、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呼吸机、麻醉仪等医疗装备上得到爆发式应用,在家电、工业监测等领域也有广阔市场。

 

窦新存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窦新存研究员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爆炸物安全科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在电学气体传感器的提升策略(比表面积、异质结、表面缺陷、肖特基结等)和荧光比色化学传感器的提升策略(分子设计,传感基底的限域与环境适应性),以及基于嗅觉仿生原理,提出的电学和光学人工嗅觉系统的建立策略。
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是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微米纳米技术领域系列高层论坛,为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广大学生,提供一个促进微米纳米技术和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科研创新与产业化的深度交流契机,搭建一个产学研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

迄今为止,已分别在苏州、西安、上海、深圳、北京、杭州、重庆、郑州、镇江等地连续举办十四届,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了积极反响,充分彰显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十几年来的的发展与进步,得到了业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三、 第七届国际微米纳米“创新与产业化”学生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本次大赛得到数十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百名师生积极响应和报名,经过业内专家评委全方位公平公正的评比,甄选出14组优秀队伍入围决赛,他们在2020年11月21日下午做出了精彩的展示。

P06B9318
主办方: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
清华大学
承办方:
江苏大学
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协办方:
深圳市中图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次比赛评委名单如下:
主席:李铁(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
成员:韦学勇(西安交通大学)
陈立国(苏州大学)
乔大勇(知微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
陈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王冰(昆山双桥传感器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张忠强(江苏大学)
杨兴(清华大学)

学生大赛

本次比赛获奖名单如下:
1、一等奖获得者(奖金1500元/组+证书)

  •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纸
    朱子建、申琳、谷苗、言唯楚、王润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等奖

2.二等奖获得者(奖金1000元/组+证书)

  • 高性能单光子探测:芯片、系统、装备的产业化
    孟赟、邹锴 、胡南、许亮、刘海毅(天津大学)
  • 微型化全集成CO2红外气体传感器
    冯立扬(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二等奖

3.三等奖获得者(奖金500元/组+证书)

  • 可用于地震波检测的光学MEMS加速度传感器
    赵明辉、齐永宏、高阳(西安交通大学)
  • 高性能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开发及便携式呼吸监测仪应用
    张少勋、连紫薇、韩雨庐、金庆喜、赵玉鹏(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病毒检测用传感器芯片与系统研发
    王乐、李龙、赵雨农、陶妍冰、章明琦(华中科技大学)

三等奖

4、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奖金500元/组+证书)

  •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供能智能交通监测系统
    曹杰、韩磊、曲召奇、杨羽、邱伟(江苏大学)

特别贡献奖

5、优秀项目奖获得者(证书)

  • 基于硅纳米线的便携式生物传感系统
    杨义(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可用于骨组织修复和神经组织修复的羟基磷灰石药剂
    何建龙、郝敏、段佳志、夏鹤(山东大学)
  • 基于高通量肿瘤细胞富集装置的液体活检平台
    程洁、叶一霏、栾晓凤(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空气细菌浓度在线监测微系统
    张志强、贾纹纹、谭军、白鹤轩(重庆大学)
  • 可循环高容量通用型介孔TiO2吸附剂的研制及其在污染物吸附降解中的应用
    苏靖婷、王芳(东南大学)
  • 面向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的自校正连续可重复电化学感知系统
    李玉叶、朱成喜、罗莉君、毕晓雅(江苏大学)
  • 基于纸基微流控生物纳米传感技术的食品过敏原快速检测设备
    蒋雯、付卓异、张铖、冯程科、张靖(电子科技大学)

优秀项目奖

——————–
附:
中图仪器官网:https://www.chotest.com/
LOGO:中图仪器LOGO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  秘书处

联系人:姜老师

联系电话:010-62785565

电子邮箱:mnschr@mail.tsinghua.edu.cn

发表在 国际会议, 学会活动 | 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 暨第七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大赛成功举办!已关闭评论

【第四轮会议通知-英文版】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

微信图片_20200526092006微信图片_202005260920061

发表在 新闻速递 | 【第四轮会议通知-英文版】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已关闭评论

【第四轮会议通知-中文版】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

微米纳米技术是一个新兴的、高技术和基础研究紧密结合的高科技领域,是 21世纪的新兴技术乃至主导技术之一,它们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已被人们广泛认同和重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能源交通、先进制造、通信电子等领域。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是微米纳米技术领域系列高层论坛。迄今为止,已分别在苏州、西安、上海、深圳、北京、杭州、重庆、郑州等地连续举办十三届,取得了巨大成功和反响。

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将于2020年11月21日-23日在江苏镇江举办,将为来自海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促进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重要交流平台,拟邀请微纳领域国内外顶级专家作报告,并与业内人士互动交流。诚邀微纳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企业界人士、在校学生参加。

一、组织单位:

主办方: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
  • 清华大学

承办方:

  • 江苏大学

二、会议时间:2020年11月21日(周六)-11月23日(周一)

三、会议地点:江苏省镇江市·镇江兆和皇冠假日酒店

四、会议主题:智能·健康·绿色·生活

五、会议内容及会议日程安排程

日期 时间 日程安排 地点 备注
11月21日(周六) 14:00-17:15 学生大赛决赛 镇江兆和皇冠假日酒店 全天注册
19:00-21:00 理事会扩大会议 镇江兆和皇冠假日酒店
11月22日(周日) 8:30-12:20 ICMAN2020开幕式

主旨报告

镇江兆和皇冠假日酒店 同期展览
13:30-17:40 邀请报告 镇江兆和皇冠假日酒店
18:20-20:30 晚宴(大赛颁奖) 镇江兆和皇冠假日酒店
11月23日(周一) 8:30-12:00 青年学者论坛 镇江兆和皇冠假日酒店
14:30-16:00 技术参观(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六、会议同期召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三届四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请各位会员、理事和理事单位代表预留时间拨冗参加。

七、会议同期举办第七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大赛。

八、会议同期举办微米纳米技术展会,诚邀相关企业、厂商、高校、科研单位等参展(具体信息可联系秘书处)。

九、大会注册费用

10月31日后注册缴费
非学会会员 2200 元
学会会员2000元
学生 1200元

(入围学生大赛决赛的学生1000元)

 

汇款信息(附言ICMAN2020+参会者姓名):

单位名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税号:51100000500002563H

开户行:工行北京北新桥支行

账号:0200004309014464348

十、联系方式:

1.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 秘书处

联 系 人:史效奇;姜纯

联系电话:(010)62785565    18211131016  18810698962

电子邮件:mnschr@mail.tsinghua.edu.cn

2.江苏大学

联 系 人:程老师

联系电话:13852901930

电子邮件:ggcheng@ujs.edu.cn

十一、位置信息

  1. 镇江兆和皇冠假日酒店【会场酒店】(大床房/标准间-380/天)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长江路27号)

①火车站:

A.镇江火车站(高铁站)

距离酒店4公里,不堵车用时约15分钟。

B.镇江南站

距离酒店9.4公里,不堵车用时约30分钟。

②机场:

A.扬州泰州国际机场

距离酒店76.4公里,不堵车用时约68分钟。

B.常州奔牛国际机场

距离酒店60.7公里,不堵车用时约58分钟。

C.南京禄口际机场

距离酒店117.2公里,不堵车用时约88分钟。

  1. 镇江柏宜酒店【备选入住酒店】(大床房200; 标间220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双井路如意江南皇华庭6号楼)

距离会场酒店850米,步行约15分钟。

微信图片_20201111091551

会议通知-(报销使用-有盖章)

发表在 新闻速递 | 【第四轮会议通知-中文版】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已关闭评论

第七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 学生大赛【三轮通知】

第七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大赛,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主办,与一年一度的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会议ICMAN2020在江苏省镇江市同期举行。旨在鼓励在校本科及研究生将具有产业化潜力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产业化策划,引导和激励年轻学子积极参与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事业。

报名须知

1、参赛人员必须是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

2、学生可单独参赛,也可由所在课题组组队参赛;参赛需经导师同意,每个项目至少有一名导师参与。若因疫情影响、学校管控,无法到场参加决赛的同学,可选择线上答辩。

3、参赛作品必须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产业化潜力,不接收纯粹的基础研究成果报名,不评审纯理论研究成果;参赛作品必须是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4、 可登陆分会网站或会议网站了解大赛详细信息并下载学生大赛报名表,参照报名表标准提交参赛作品,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业内专家预审,入围作品将在ICMAN2020大会进行终审,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并在分会网站公布获奖信息。

 组织单位:

主办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       清华大学

承办方: 江苏大学

备注

参赛作品截止报名:2020-10-30,入围作品通知时间:2020-11-10

报名作品提交地址:mnschr@mail.tsinghua.edu.cn,邮件主题注明 “ICMAN2020学生大赛”。

报名联系人/电话:史效奇 010-62785565;18211131016

2020学生大赛报名表(空白)

发表在 新闻速递 | 第七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 学生大赛【三轮通知】已关闭评论

【第三轮会议通知-中文版】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

微米纳米技术是一个新兴的、高技术和基础研究紧密结合的高科技领域,是 21世纪的新兴技术乃至主导技术之一,它们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已被人们广泛认同和重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能源交通、先进制造、通信电子等领域。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是微米纳米技术领域系列高层论坛。迄今为止,已分别在苏州、西安、上海、深圳、北京、杭州、重庆、郑州等地连续举办十三届,取得了巨大成功和反响。

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将于2020年11月21日-23日在江苏镇江举办,将为来自海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促进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重要交流平台,拟邀请微纳领域国内外顶级专家作报告,并与业内人士互动交流。诚邀微纳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企业界人士、在校学生参加。

一、组织单位:

主办方: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
  • 清华大学

承办方:

  • 江苏大学

二、会议时间:2020年11月21日(周六)-11月23日(周一)

三、会议地点:江苏省镇江市·镇江兆和皇冠假日酒店

四、会议主题:智能·健康·绿色·生活

五、会议内容及会议日程安排

时间 日程安排 备注
第一天11月21日(周六) 下午:学生大赛决赛

晚上:理事会扩大会议

全天注册
第二天11月22日(周日) 大会报告:海内外专家、企业代表 同期展览
第三天11月23日(周一) 上午:青年学者论坛

下午:技术参观(江苏大学)

六、会议同期召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三届四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请各位会员、理事和理事单位代表预留时间拨冗参加。

七、会议同期举办第七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大赛,诚邀您推介优秀作品积极参与本次大赛。

八、会议同期举办微米纳米技术展会,诚邀相关企业、厂商、高校、科研单位等参展(具体信息可联系秘书处)。

九、联系方式:

1.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 秘书处

联 系 人:史效奇

联系电话:(010)62785565    18211131016

电子邮件:mnschr@mail.tsinghua.edu.cn ;18211131016@163.com

2.江苏大学

联 系 人:程老师

联系电话:13852901930

电子邮件:ggcheng@ujs.edu.cn

 

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 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 CMAN2020)参会回执表(空白) –

2020学生大赛报名表(空白)

发表在 新闻速递 | 【第三轮会议通知-中文版】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已关闭评论

【第三轮会议通知-英文版】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

微信图片_20200526092006微信图片_202005260920061

发表在 新闻速递 | 【第三轮会议通知-英文版】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已关闭评论

【第一轮会议通知-英文版】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

微信图片_20200526092006 微信图片_202005260920061

发表在 新闻速递 | 【第一轮会议通知-英文版】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已关闭评论

【第一轮会议通知-中文版】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

微米纳米技术是一个新兴的、高技术和基础研究紧密结合的高科技领域,是 21世纪的新兴技术乃至主导技术之一,它们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已被人们广泛认同和重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能源交通、先进制造、通信电子等领域。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是微米纳米技术领域系列高层论坛。迄今为止,已分别在苏州、西安、上海、深圳、北京、杭州、重庆、郑州等地连续举办十三届,取得了巨大成功和反响。

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将于2020年11月21日-23日在江苏镇江举办,将为来自海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促进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重要交流平台,拟邀请微纳领域国内外顶级专家作报告,并与业内人士互动交流。诚邀微纳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企业界人士、在校学生参加。

一、组织单位:

主办方: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
  • 清华大学

承办方:

  • 江苏大学

二、会议时间:2020年11月21日(周六)-11月23日(周一)

三、会议地点:江苏镇江

四、会议主题:智能·健康·绿色·生活

五、会议内容及会议日程安排

  • 2020年11月21日—–会议注册及报到&学生大赛&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
  • 2020年11月22日—–ICMAN2020开幕式&大会报告&展览展示
  • 2020年11月23日—- 青年学者论坛&技术参观&展览展示

六、会议同期召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三届四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请各位会员、理事和理事单位代表预留时间拨冗参加。

七、会议同期举办第七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大赛,诚邀您推介优秀作品积极参与本次大赛。

八、会议同期举办微米纳米技术展会,诚邀相关企业、厂商、高校、科研单位等参展(具体信息可联系秘书处)。

九、联系方式:

1.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 秘书处

联 系 人:史效奇

联系电话:(010)62785565    18211131016

电子邮件:mnschr@mail.tsinghua.edu.cn ;18211131016@163.com

2.江苏大学

联 系 人:程老师

联系电话:13852901930

电子邮件:ggcheng@ujs.edu.cn

发表在 新闻速递 | 【第一轮会议通知-中文版】第十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20)已关闭评论

第十三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19)成功举办!

2019年11月9日~11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清华大学主办,汉威科技集团、郑州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19)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150多名学者、领导、嘉宾相聚郑州,围绕论坛主题“智能传感器与系统”深度聚焦微纳传感器发展,进行学术交流和产业推广,促进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1

开幕现场

直击·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上,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朱鸣、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吴幼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长孙立宁、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红军等上台致辞。

2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朱鸣上台致辞

3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吴幼华上台致辞

4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长孙立宁上台致辞

8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红军上台致辞

聚焦·主旨报告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卢革宇,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宁,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红军,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陶继方,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单崇新分别作主旨报告。

6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卢革宇作了题为《环境气体传感器》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基于固体电解质和氧化物敏感电极的混成电位型气体传感器的电极材料设计与制备、三相反应界面构建与优化、传感机理以及在移动污染源监控中的应用。同时,详细讲解了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传感材料微纳结构调控、第二组分掺杂与复合以及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7
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宁在主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微纳制造发展趋势。他介绍称,近年来,微纳制造技术得到飞跃性发展,从理论、设计、工艺到封装、系统开发和应用都形成了独特方法,形成了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微纳制造技术正在向信息、医疗、能源、环境领域迅速发展,并催生出一批新兴产业。

8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红军在主旨报告中详细论述了微纳时代传感器的产业发展探索。他指出,微纳技术的发展给传感器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性能传感器是保障流程工业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

9
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陶继方从纳米光机械系统传感器的设计理论出发,详细介绍了基于集成光子技术的微型气体传感器的技术特点和研究进展。

10

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单崇新在主旨报告中对《金刚石:从超硬材料到功能材料》这一主题进行了重点阐述和分析。他指出,金刚石由于其出色的硬度性质,在精密加工、磨具磨料、矿山开采、石油钻探等国民经济核心领域有重要应用。

特邀嘉宾风采

论坛上,13位专家领导围绕“智能传感器与系统”的主题,分别作主题报告。

011
刘欢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欢在本次论坛上主要针对半导体气体传感器与集成进行论述。她表示,目前已针对传统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制备和工作温度高对降低功耗、提高集成度的制约,围绕“气敏效应产生与调控”科学问题,构建出基于量子点气敏效应的新型传感器并取得工程化应用,拓展了低功耗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研究体系与技术途径。

012

高胜国

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高胜国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MEMS气体传感器技术及应用。他介绍称,MEMS气体传感器,提升了传感器的制作水平,拓宽了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今后,随着CAD技术、MEMS技术、信息理论及数据分析算法的继续向前发展,未来的传感器系统必将变得更加微型化、综合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系统化。

013

张珽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珽作了题为《基于微/纳米结构的可伸缩传感电子》的主题报告。他分享了近年来在多功能柔性可延展仿生传感结构设计、柔性纳米智能材料体系创新、可穿戴智能系统集成和应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014

李鹏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教授李鹏在主题报告环节对单晶二维材料微纳器件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表示,经过研究论证,单晶石墨烯在NEMS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此外,单晶二维材料在肿瘤标记物检测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015

褚金奎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褚金奎在本次主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课题组有关微夹钳的拓扑结构设计,尺寸优化以及不同材质的一体化微夹钳的MEMS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016

俞度立

国家特聘专家,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俞度立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MEMS数字检波器的技术开发及其在能源资源行业的应用,以及北京化工大学信息学院在单细胞微流控芯片精准分析诊断系统的研究进展和部分成果。

017

孙旭辉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孙旭辉作了题为《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和阻抗匹配效应的自供电传感》的主题报告。

018

明安杰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MEMS传感器研究所所长明安杰作主题报告:硅基混合纳米结构SERS芯片开发及痕量残留检测应用探索。他分析称,具有高灵敏度和可重复性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ERS) 芯片是高精度甚至分子级检测应用的理想选择。

019

郭述文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述文在本次论坛详细分析了几种MEMS惯性传感器制作工艺流程及优缺点。

020

徐卉

OMMIC总裁助理徐卉在论坛上详细分析了微纳技术在5G通讯以及MEMS智能传感方向的市场、发展及相关应用。

021

汪飞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汪飞在主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用于自供能传感的微型能量收集技术,着重介绍能量采集器的原理、关键材料特性、MEMS加工工艺及其测试电路。

022

薛永亮

易度传感创始人、CEO薛永亮在论坛上主要介绍了基于MEMS技术的智能振动传感器在工业监测领域的定位和应用,指出它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多系统协同工作以达到多场景应用的功能,在现代工业物联应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023

吴英

重庆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吴英作了题为《基于MEMS流量传感器的智能燃气表》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基于MEMS流量传感器的燃气表研制及应用情况。

背景链接

智能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时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传感器是智能化的感知基础和数据来源。微米纳米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能源交通、先进制造、通信电子等领域,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是由中国仪器仪表协会主办的微米纳米技术领域系列高层论坛,为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广大学生,提供一个促进微米纳米技术和传感器科研创新与产业化的深度交流契机,搭建一个产学研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

迄今为止,已分别在苏州、西安、上海、深圳、北京、杭州、重庆等地连续举办十二届,取得了巨大成功和反响。

发表在 新闻速递 | 第十三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19)成功举办!已关闭评论

第六届国际微米纳米“创新与产业化”学生大赛 获奖名单公示

本次大赛得到数十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百名师生积极响应和报名,经过业内专家评委全方位公平公正的评比,甄选出18组优秀队伍入围决赛,他们在2019年11月9日下午做出了精彩的展示。

主办方: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

清华大学

承办方: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大学      

本次比赛评委名单如下:

主席:王军波(中科院电子所)

成员:詹自立(郑州大学)

原子健(艾探电子)

古瑞琴(汉威科技集团

陈涛(苏州大学)

杨兴(清华大学)

本次比赛获奖名单如下:

1.一等奖获得者(奖金1000元/组+证书)

· 便携式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

李丁 任爽(西北工业大学)

2.二等奖获得者(奖金1000元/组+证书)

  • 面向四翼无人机飞行精准控制的智能手套

林起航、王铭炯 、耿江军(苏州大学)

  • 量子点微纳人工嗅觉系统

李龙、万竹桉、王乐、欧阳梦、罗诗琪(华中科技大学)

3.三等奖获得者(奖金500元/组+证书)

  • 基于同步敏感机理的 MEMS 微重力加速度传感器

王曙东、徐柳、任子明、朱威龙(西安交通大学)

  • 具有角度和角速度输出的MEMS陀螺

刘靖、樊波(苏州大学)

  • 基于智能手机与荧光量子点的重金属检测微流控芯片与系统

孔留兵;王心怡;周书祺;梁韬(浙江大学)

  • 基于Au/SiO2/HAP的多重响应性杂化纳米载体的研究

张刘洋、庄田田、高婷婷、魏小洋(郑州大学)

4.入围奖获得者(证书)

  • 基于新型石墨烯纤维材料的便携式呼吸检测仪

詹斌鹏 、余玉琦、 徐钰辉、 王成悦(浙江大学)

  • 集成多路单道能谱仪

李岩飞、杜晨、孙金浩、张智博、姜丹丹(郑州大学)

  • 一款高灵敏柔性紫外线探测器

刘意如 、陶然(华中科技大学诺森比亚大学)

  • 基于一维导电聚合物纳米线的无线呼吸监测系统

周诚、张孝双(天津大学)

  • ZnO基紫外火灾预警装置

刘青松 、宋政伟、 靳森森、 陈雪霞、 李凯永(郑州大学)

  • 基于呼吸检测和声表面波传感器的肺癌早期筛查诊断仪

张钧煜、张筱婧、薛莹莹、陈远涛、于伟杰(浙江大学)

  • 太赫兹InP基HEMT器件及芯片

杨博、张佳佳、孟圣皓、靳雅楠、赵向前(郑州大学)

  • 流体输运管道节点适用的多能量微纳米发电机及其袖套型采能阵列

杨国鑫、李韦烨、陈利、付一凡、史宝苒(郑州大学)

  • 基于双功能心肌细胞传感器的药物检测系统

顾陈磊、魏鑫伟、梁 韬(浙江大学)

  • 3D 细胞传感器芯片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创新应用

邱勇、潘宇祥、蒋得明、刘鑫(浙江大学)

  •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供电转速检测系统

秦铖、杨之睿、黄维、何锦峰、王弘毅(郑州大学)

233

 

 

 

 

 

 

发表在 新闻速递 | 第六届国际微米纳米“创新与产业化”学生大赛 获奖名单公示已关闭评论